第一一一五章 低空突袭(2 / 2)

龙战长空 阳电 1685 字 5天前

在黑漆漆的平静海面上疾飞,凭借仪表保持一个略带风险的飞行高度,保持n011雷达关闭状态的白色二十号战机仍然能知晓周遭的概略空情,是因为su-27m/m2型战机增加的机载通讯系统发挥了作用。

通讯技术的改进,作为m/m2型战机的标准配置之一,对飞行员的帮助是极大的。

看一看su-27s,前面这两款改进型战机的原型,虽然本身电子设备并不十分落后,也搭载有一套完整的sdu-10-17数据链,却只能用于红空军、国土防空军gci体系与战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本身并不支持战机间的讯息共享,战斗中的红空军飞行员,彼此之间的联络主要还是依赖传统的无线电。

这样的一种技术配置,在中欧、高加索战场作战时,由于地面导引网络的配合较好,自己也已经习惯了一人出击,龙云并没有太多体会,大多数情况下他都等于是驾驶一架没有后援的su-27s迎击敌军。

然而现在呢,战场条件一下子发生了变化,在地面杂波遮蔽不复存在的远东战场上,如果还是依靠功能简陋的无线电,可想而知,他的作战会就变得多么困难。

就像现在,一路上保持雷达静默、rwr也没什么动静,驾机飞越苍穹黑水的龙云,放眼眺望也完全看不清水天线在哪,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的su-27m2也不能为飞行员提供夜间视觉,如果不是滞后的两架友军战机发来一些空情信息,他恐怕就只能两眼一抹黑的在沉沉夜色中独自疾飞,别说能不能找到jasdf战机,就连自己身在何处、如和保证飞行安全都会成为棘手的问题。

置身于白色二十号su-27m2的座舱里,按照科罗廖夫座机的数据链讯息调整一下航向,在友军战机发现两架自卫队拦截机、进入超视距对抗后,低空的龙云就恰到好处的带杆侧飞,远远离开了双方比拼bvr技术的战斗空域。

很好,既然有敌人上钩,接下来就该是一举扑击的时候了?

两架迎上前来的f-15j“泥盆鹰”,换做寻常飞行员恐怕会很高兴、同时也可能有些踌躇满志,不过压坡度进入侧转的龙云可不这么看,用不着去研究平行世界里jasdf、或者北约战术空军的作战细节,他也猜得出来日本人肯定留有后手。

由于滞后的su-27m双机已经与“泥盆鹰”遭遇、这时候八成正在搞bvr攻击,数据链传送过来的目标信息一时也没有刷新,龙云不清楚雷达上两前两后、基本判定为f-15的四个大型目标这时候都在哪;但是一般来说,在承担防空拦截任务时,没有哪个指挥官会一波压上所有拦截力量,他估计自卫队的“鹰”也不例外。

于是他略微蹬舵、拉杆,机身沉重的白色二十号在海面上空划出一道流畅航迹,转向jasdf战机所在空域的北侧。

高空战机吸引敌人,王牌则从低空前出偷袭,这一作战计划听起来是挺不错,但真正执行起来就有很多变数,不仅需要前出战机有良好的作战性能、飞行员本人的技术和勇气,有时候直觉与运气也十分重要。

首先,战机在低空、低速情况下的能量储备有限,战术选择大受限制,一旦被高空敌机发现就立即处于劣势;其次,哪怕隐蔽接敌后发现了对手,低空仰射上去的空空导弹射程缩水也很严重,包括r-27r/t、r-77这些中距导弹的迎头拦射距离都会变成高空的三、四分之一,尾追攻击的话,甚至还会直接进入wvr(within_visual_range,视距内)的作战范畴。

正因为这些方面的限制,虽然战斗机雷达的下视距离都低于上视、换句话说更难发现下半球接近的目标,采用低空接敌战术的空战实例却并不多,相反低空机充当诱饵、高空伏兵伺机放枪的战例却比比皆是。

然而正所谓“兵无常形、水无长势”,战场上的情形,是绝少有一成不变的情况。

驾机在海上疾速飞行,通过数据链传送的空情信息规划一条接近航路,转到航向三零零的su-27m2战机一路前飞,龙云的战场态势把握相当精准,不管是战线后的e-2c、还是高空的f-15j,居然都没有发现他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