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这熟悉的感觉(1 / 2)

逍遥小王爷 佛系小道长 1124 字 11小时前

科考是大事,这样的大事自然是请天钦监的国师们算了日子的,吉不吉利的李叶不大清楚,但今天的天气确实还不错,难得的出了一个好太阳,阳光穿过没有窗户的串门照在李叶的身上,至少让李叶感觉暖和了不少,考试院不比王府,没有热乎乎的暖炕,对于最近习惯了贵族生活的爷来说,这样的环境确实是差了点儿!

考试一共要考三天,每天考一门儿!第一天考的是杂文,也就是经义、律法、算术等综合到一起,主要考察的是学子们的知识储备程度。了解各学子擅长的科目,万一考中了到时候可以根据擅长的分配到朝廷的各个部门;第二天主要考的科目是诗赋,诗词歌赋作为文学呈现到大众眼中一种最重要的载体,历来都是衡量一个才子才学深度的一种方式,也是每次科考从不会缺少的科目之一。而科考关于这门学科的考试规则也很简单,即令考生临场按文题和规定的格律创作诗赋,一般都是一诗一赋,在南国赋其实和词区别不是很大,说成是一诗一词也可。也许会有人忍不住问,不就是一首诗一首词嘛,就两首需要一天的时间吗?

一般人都有这样的疑惑,但是只要是读书人就十分理解为什么区区两首诗词就要一天的时间,读诗背诗虽然容易,但是要做起来确实很有难度,首先诗词有自己的格式,其次要想做一首好的千古流传的诗词,那更是难上加难。这也是为什么李叶流传出去的几首抄袭的诗词会那么快得到大众的认可,毕竟那都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的结晶才流传下来的,南国自然是有人识货的。靠着前世几千年诗词的结晶,李叶最不担心的就是这一门了。

第三天考的是策论。所谓策论,就是议论当前朝代的政治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题目一般都是由天子出的,所以策论在这三门中占的比重也最高!策论考完,考官阅卷完毕,学子们通常有四种结局:第一是写的一塌糊涂的,永不叙用,发回原籍,此生多半与仕途无缘;第二种是政治思想明显和当今天子不一样的,雷霆震怒,菜市口问斩;第三种写的还可以,盛赞流传,委以地方之任,以观后效;第四种入了天子的法眼,圣恩眷顾,飞黄腾达,金榜题名。策论也是李叶最不擅长最担心的!

第二天第三天的考试李叶暂时还考虑不到那上面去,因为第一天的考试试卷已经分发到了李叶的手中。每年春天的这次考试已经是朝廷选拔人才的最后一场考试了,所以所有准备都是用的最好的,这每一张试卷都是用上好的羊皮卷纸卷起来的,上面有特殊封条,在考试前是绝不允许打开的。考生在拿到试卷后首先要检查的就是封条是否完整,就是怕有人动了手脚。

李叶仔细的检查了一下,封条都保存完好,就南皇对科考的重视程度,相信也没有那个傻子这个时候敢把注意打到科考上。李叶撕下封条,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和考试编号,到时候这张封条还要重新贴回去的。李叶写好先放在一边,拿起真正的考卷,考卷用的纸张都是上好的卷纸,这种纸张一般都是皇宫才能用的,为了让广大学子认识到南皇对科考的重视程度,南皇特批这种纸给科考使用,当然也很大程度上杜绝了造假的可能。

李叶打开卷子,铺平用压卷石头压住,由于第一课考的是杂文,乱七八糟的各种各样的学科很多,所以试卷上也是密密麻麻的题目,总共有三张试卷,中共一百二十道题目,这一科虽然在三科中算是最容易的,但由于题量多,很多人根本就做不完,所以抓紧时间十分的重要。

李叶坐过前些年的科考真题,自然知道时间对于这科的重要性,也不敢多耽搁,拿起毛笔蘸好刚刚自己研好的磨,这就要开始答题了。

看到第一题,李叶就感觉有几分熟悉,似乎在哪儿见过似的,但这时候李叶没有闲工夫去想那么多,第一题自己会,李叶快速的就写好了答案。接着第二题,李叶又感觉有几分熟悉,根本就不用怎么思考,似乎答案一下就出现在了脑海,第三题、第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