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娘 第75节(1 / 2)

皎娘 欣欣向荣 3912 字 2天前

两位皇子,老太君,叶氏,冬郎,周子瑜蓝琠,太医院的刘医正并两位太医,虽说主子没几个,可伺候的人多啊,丫头婆子小厮护卫,乌泱泱的有上百口子。

这么多人都跟着去,梁惊鸿先前的主意便胎死腹中了,总不能祖母在一艘船,他跟皎娘在另一艘船上,这要是传出去,说不得皎娘便落个不失礼数不孝的名声,虽说没人敢当着自己面嚼舌根儿,到底与皎娘的名声有碍。

再有,听闻老太君去,皇上特意拨了一艘楼船,这楼船乃是御制,上下统共有四层,如此一来,别说上百口子,再来一百人也装得下,梁惊鸿本没想闹这么大,他不过就是想趁机跟皎娘培养一下夫妻感情,谁想人算不如天算,跟了这么些人,这一路上,只怕自己跟皎娘独处的机会都少,更别提培养感情了。想想梁惊鸿都郁闷,可再郁闷事已至此也无计可施,更让他郁闷的是,皎娘听闻老太君也去,竟仿似松了口气似的,这明摆着不乐意跟自己独处啊。

到了启程这日,天不亮韩妈妈就唤醒了皎娘,为她梳妆,既然老太君去,皎娘少不得去见礼,出门前,梁惊鸿把一顶帷帽给皎娘戴上,还特意整理好面纱,那面纱有个妙处,戴着轻薄透气,外面却瞧不清里面,是梁惊鸿特意让人做的。

对他这种孩子气的心思,韩妈妈摇头失笑,心知他是防着状元郎呢,也不知等到了燕州府,状元郎发现自己想了多年的姐姐就在自己跟前儿却没认出来,会不会气死。

第215章 相见不识

冬郎蓝琠周子瑜三人先到了, 却未上船只是吩咐人安置好行李,便在码头旁的茶楼里用吃茶,二楼窗子正对着官道, 只来了车马一眼就能望见。

周子瑜瞧着冬郎那阴沉的脸色, 不觉有些可怜他,自己回家问了母亲,母亲虽未底细说个清楚, 可那话音儿,周子瑜也听明白了,虽说事情听着比戏文都稀奇,可确是真真儿的就在眼前, 自己那表舅瞧上的并非北国美人而是死而复生的玉氏皎娘,说死而复生也不对,总之自己那情种的表舅五年前五年后瞧上的都是一个人, 也就是冬郎心心念念的姐姐, 那个令冬郎别扭几日的小世子, 是他嫡亲的外甥。

也不知冬郎知道这些之后, 会如何, 但周子瑜却明白,这时候万不能点破,虽说自己跟冬郎交好,到底是外人, 旁的都好说, 掺和家事却不妥当。

尤其冬郎这一家人除了他姐性子好,就没一个好惹的, 尤其自己这位表舅, 记仇的很, 此事他早便知道,却未挑明,可见是故意隐瞒,而且,知道的人绝不在少数,却没一个点出来,足以说明,大家心照不宣的想让他们自己解决此事。

故此,真把周子瑜憋得够呛,尤其看见冬郎这郁闷的神情,几次都想说出来算了,到底还有理智在,深知自己那表舅不是自己能惹的,还是闭紧嘴吧,好在也就道上这些日子,等到了燕州府,势必要去玉家,到时还能瞒着不成。

正想着,便听同贵儿道:“来了,是从别院方向过来的,应该是小侯爷。”

都知道别院离码头近便,更何况这次小侯爷跟两位皇子要去,小侯爷怎么也不能晚,只不过这一瞧周子瑜不禁目光呆滞,指着那边浩浩荡荡行过来的车队道:“他,他这是要搬家不成。”

不怪周子瑜如此,官道上缓缓行过来的马车排的老长,粗略估计也得有十几辆,车上满满都是箱笼,就算搬家,也没见谁家弄这么大阵仗的。

冬郎虽未说话,却冷哼了一声,充分表达了自己的不屑,在他眼里梁惊鸿就是个胡作非为的纨绔子弟,仗着家里的势力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冬郎就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还要去燕州府,是去给自己死了姐姐添堵吗。

冬郎被皇上遣的差事是陪着两位皇子出外游历,冬郎心里是赞成的,死读书再用功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尤其身为皇子,将来极可能掌管天下,读书之外更要知道民生民情,百姓忧患,干系国之兴衰大运,故此,这个年纪出来游历一番,百利而无一害。

对于去燕州,冬郎也知皇上的用意,两国和亲之后,势必要打通商道,而燕州府地处北境,是离北国都城最近的州府,正因如此,自己才说动了蓝琠一起去走一趟,至于子瑜是不想自己一个人留在京里罢了。

虽明白皇上的用意,心里却仍不舒服,尤其梁惊鸿也去,还拖家带口如此招摇,他把自己阿姐放在了何处,既如此,当初为何执意要娶阿姐的灵牌进府?

一想到这些,冬郎就无名怒火心头起,恨不能过去踹梁惊鸿几脚。

蓝琠见他满脸怒色,不禁道:“你这是关己则乱,有些事便看不清了,你若抛开旧怨,底细想想,其实万事都有转机,你阿姐未必不是有福之人。”

冬郎皱眉道:“你莫拿这话安慰我,我姐命苦,早早便没了,没便没了,偏偏她没了都不得安生。”

周子瑜小心的道:“冬郎,其实五年前我随你回燕州府奔丧的时候,你阿姐已然下葬,并未瞧见你阿姐最后一面,其实这世上的事情真难说,总之,凡事皆有可能。”

周子瑜说的含糊,冬郎根本没听明白,只当他也是安慰自己,摇摇头道:“你们不用安慰我,我省的我阿姐已经没了,再也活不过来了。

周子瑜跟蓝琠对视了一眼,暗暗叹息,这人不管多聪明一旦钻了牛角尖,真是八头牛也拽不回来。

三人说着话那边马车已然到了,最先头一辆马车显然是梁惊鸿的,果然停下之后,李顺儿快步从后面跑上来回禀,到码头了,马车里皎娘听见不觉暗松了口气。

韩妈妈因上了年纪,当年在燕州的时候又大病了一场,虽说好了,到底身子骨不比以往,在京里不动劲儿还成,却禁不得车马劳顿之苦,本来她是要跟过来的,皎娘却不应,老人家年纪大了,真要有个闪失后悔都来不及,更何况自己也不是不回来了,好说歹说劝住了。

因劝住了韩妈妈,这马车里就只有自己跟梁惊鸿了,虽说时候不长,可不大车厢里,两人如此面面相对,也令皎娘有些不自在。

说起来可笑,自己跟梁惊鸿连儿子都生了,这般坐在一处不子杂什么,属实矫情,可皎娘就是有这样的感觉,且挥之不去。

梁惊鸿倒是自在的很,从别院到码头这一路,嘴都没闲着,说的却不是什么要紧事,而是李顺儿要娶的那个新媳妇的事。

李顺儿皎娘自是熟的,毕竟从燕州府的时候便是梁惊鸿跟前儿最得用的大管事,如今的李大管家,倒是听韩妈妈提过,这李顺儿前头娶过一个媳妇,是个小户人家的姑娘,身家清白,模样也好看,过了门两口子过得和和美美的,只可惜寿命不继,生了俩儿子之后,得了场病竟没了,李顺儿本来没想再娶的,可两个儿子没人照顾,恰巧秦妈妈有个远房的外甥女,虽是个寡妇却性子实诚,人敦厚,便托人跟李顺儿说了说,若不忌讳,娶了进门也好照顾两个小子。

媒人还特意领着人去李顺儿家里走了一趟,也是怪,跟那两个小子极投缘,没一会儿就熟了,李顺儿便应下了,前儿刚过了门,皎娘赏了一百两银子跟些首饰布料呢,自然这些都是韩妈妈准备的。

梁惊鸿说的正是那天新媳妇过门时候李顺儿出的丑,好容易赶上大总管娶媳妇,府里那些坏小子攒足了劲儿,拼命的灌酒,把李顺儿灌了个大醉,连道儿都走不了,回新房都是几个人抬过去的,抬过去往床上一放就跑了,害的李顺儿白白当了一回新郎官,好事没成,反倒吐了一炕。

皎娘听他语气幸灾乐祸之外仿佛还有几分羡慕,皎娘不禁看了他一眼,不想却正落进他幽深的眼眸中,他嘴里说的话是逗笑的闲话,可目光却定定望着自己,眸光深沉的情意,令皎娘有些怔愣,纵然早听惯了他的甜言蜜语胡说八道,可此刻他眼里的情意绝非虚假。

一个人能甜言蜜语,天花乱坠,可眼睛却骗不了人,这一刻皎娘真有些相信他对自己并非见色起意,而是真的有情。

可他对于自己不都是算计,是手段吗,是不甘吗,皎娘不禁想起自己跟梁惊鸿过往种种,竟然想起了一些在别院时算得上和谐温馨的画面,想起这些画面,皎娘心中忽有些复杂的滋味涌出,说不清是甜还是苦,是怨还是恨,只知道自己跟他,或许真是前世的冤孽,这一世才如此纠缠不休。

正不知该如何是好,李顺儿的话传来,正好救了皎娘。

梁惊鸿却颇为郁闷,好容易自己用李顺儿的囧事做引,让皎娘能正视自己对她的情意,不想却让李顺儿这奴才搅了,也不知这算不算现世报。

见皎娘要下车,梁惊鸿急忙道:“且慢。”见皎娘神情有些古怪,笑道:“这都过了端午了,日头毒的紧,晒伤就不好了。”说着拿起旁边的帷帽,皎娘伸手要接,却被他躲了去道:“我帮你。”说着把那帷帽帮她戴上,整理好面纱,又仔细端详了良久,方才作罢,扶着她下了车。

皎娘颇有些莫名其妙,这时候刚过了卯时,天虽亮了,却也时候尚早,天边刚刚染上红彤彤的朝霞,落在水面上,泛起灿灿波光,清风徐徐,如一幅静美而又生动的水墨,哪里来的毒日头。

只不过,皎娘从来猜不透他那七拐八绕的心思,也就随着他了,横竖这面纱轻薄透气,戴了也不觉着闷。梁惊鸿扶着她的手道:“时辰还早,咱们先去那边茶楼坐一会儿,等老太君来了,再一并登船。”

皎娘点头,随梁惊鸿进了茶楼,却并非冬郎他们那个,而是对面的,这码头的茶楼老板颇会做生意,码头两边临河盖了两座楼,既能欣赏河畔美景,亦能瞧见官道,不管是接人还是送人的,都很方便,故此生意一直不错。

冬郎他们是在左边,梁惊鸿扶着皎娘便去了右边,两人从车上下来,进去茶楼这一幕正落在冬郎几个眼里,周子瑜有些呆,他可也是头一回见这位传说中的皎娘,外面可都传说是个倾城倾国的大美人,要不然怎么能把风流倜傥的小侯爷迷成这样了,还在心里想着,哪天能见见就好了,不想今儿就得偿所愿了。

这一瞧,当真不凡,只可惜戴着帷帽,瞧不见脸,可即便如此,那弱柳迎风一般袅娜的体态,也能让人一见难忘。

第216章 终究是家事

不止周子瑜, 冬郎也有些怔愣,被梁惊鸿从车上扶下来的女子,不用想也知道正是那位把梁惊鸿迷的神魂颠倒的北国美人, 只不过这女子身量却不大像北国人, 南楚跟北国已有数十年未起战乱,加之北国夺位之乱,有好些北国的百姓逃到南楚来讨生活, 京里街坊间常见,更何况冬郎自幼生活在燕州,燕州地处北境,北国人更多, 而北国的女子跟南楚不同,骨架大生的也高壮些,这样纤细柔弱怎会是北国人。

不知是不是因为阿姐的缘故, 冬郎对于纤细柔弱的女子天生就有种怜惜之心, 即便知道这个女子的身份, 也无法对她产生恶感, 反而觉着莫名亲切。

怎会对一个陌生女子有亲切的感觉呢, 冬郎很有些想不通,明明该讨厌她才对,而现在自己却想掀开她头上的帷帽,这种心思竟极为迫切, 迫切的他都站了起来。